“駕著自己設計💂🏿👨🦽➡️、組裝的車在丘陵、山地、沙漠裏馳騁,這大概是每一個男孩子的夢想吧👨👩👦!很幸運,我們實現了!”沐鸣平台巴哈賽車隊隊長張澤川、經理陶宇楓驕傲而自豪地笑道。
對於今年大四的張澤川和陶宇楓來說,他們本科學習生活漸漸步入尾聲,回顧四年時間🧑🏻🦯,他們不約而同認為其中最寶貴的就是在巴哈車隊的經歷。
談及與巴哈車隊的緣起,陶宇楓笑著說,那是2019年的夏天,剛剛結束了軍訓的我們收到了選課的通知👨👧👦,選修課一欄中的“大學生巴哈賽車設計”一行字映入了眼簾,一下子就激發了本身對汽車和賽車有一定了解的我們的好奇心。“大學生巴哈賽車”是什麽樣的?與真正的巴哈賽車有什麽區別?懷著探究、好奇的心理,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門選修課👢。
在第一節課上,程金潤老師介紹了巴哈大賽的起源與一些基礎規則🧚🏼♂️,我們也觀看了一些比賽的官方宣傳視頻,當時我就蠢蠢欲動,因為我知道,在我們這樣賽車文化並不發達的地方,也許這就是我們這輩子唯一一次接觸賽車運動或者說離賽車最近的一次了。張澤川講起當時的情形👱🏻♂️,仍然隱隱帶著興奮和期待👩🏿🦱。盡管內心蠢蠢欲動,膽怯的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如果我做不好怎麽辦👨🏻⚕️,我現在什麽也不會,別人不接納我怎麽辦✍🏼?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我決定邁出這一步🤛🏻,抓住機會,大膽地嘗試一下。我課後找到程老師,詢問加入車隊的方法與條件,程老師一一做了講解💕,這是我與車隊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
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學校的“百團大戰”👨🏻🦽,車隊的下轄社團巴哈賽車社也如約而至,與其他社團不同的是,巴哈賽車社將19賽季參賽賽車開到了現場,可謂“搶盡風頭”!
第一次社團活動在車隊平時工作的實驗室😑,第一任隊長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人人都想開賽車出風頭,然而車隊並不僅僅是所謂“開賽車”的地方,更是磨練人🎨、鍛煉人的地方,將極大地考驗我們的耐心與意誌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定下心來學習,動手實踐反復調整,做出成績才能拿到最後那二十分之一的參賽席位🙇🏼,隨隊出征。而想要成為車手,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暗下決心🩰,既然是人生中離賽車最近的一次👺,就要把握住機會,做那百裏挑一的車手🕧,才不負夢想。
作為車隊新人,首先要學會的便是建模軟件Catia的基礎操作與設計💪🏼。軟件和設計的理論學習是非常枯燥與乏味的🔳,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考驗,需要克服剛進大學的“松勁”和“玩心”🤵🏿♂️,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淘汰了一大批人🧑✈️。他們有的只是抱著“想開賽車、想當車手”的心態來📫,結果一看,不但連車都摸不到,還要學一大堆東西🫴,沒過多久自己就走了;有的人覺得社團就是一個玩的地方,居然還需要每天晚上安安靜靜坐在教室裏學習建模,還不如去別的社團放松休閑❔;有的人本身就參加了好幾個社團,然而我們社團保持每周兩到三次的高頻率活動💅🏿,學習強度大🦽,很多人無法兼顧✸,漸漸也就退出了……
第一學期就在不斷學習、建模中過去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既定的計劃🚣🏼♀️。無法返校👩🦽,我們便利用騰訊會議進行網上討論學習,除了設計軟件Catia,學長還傳授了Ansys仿真的一些基礎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也就是在這個學期和暑假,大家仍然保持每周兩到三次學習研討,每周一到兩次例會總結,合力完成了2020賽季賽車的整體設計、仿真與裝配。八月底🏀,我們都申請了提前返校,大家利用這二十來天把車架和部分自製件完成,我們的車終於有了一個雛形。十月,我們把懸架叉臂做完,等到在外加工的立柱、法蘭等零件到位後♏️,20賽季的車也就落地了。雖然還沒有裝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和製動系統,但整個車已經能在地上推著走了🚗💒,那一晚,大家像小孩子一樣推著車玩了好久。又忙碌了兩個月🫚🖖🏻,終於在2020年12月29日▪️,我們自己親手製作的賽車全部裝配完畢。第一次發動🧒🏻、上路,大家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至此,我們當時19級招新的60多人中,只留下了10個人不到。張澤川回憶起第一次親手製作👩🌾、組裝賽車,備戰比賽的過程帶著滿滿的欣慰與感慨。
陶宇楓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2021賽季🟡,我擔任車隊經理一職➗,負責除了技術之外的所有事務,為技術隊長分擔了許多工作🔹。責任大了,身上的擔子與壓力也重了,我們在別人都在休息的時候還在工作,漫長的兩個月暑假也選擇了留校😁。然而由於疫情🧍♀️,比賽變得遙遙無期,一次次延期,一次次地暫緩給比賽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考驗我們的耐心。
即便如此,大家的熱情也沒有減退。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夏天,在實驗室熱乎朝天地工作;在學校的空地揮汗如雨地布置練習賽道🤍,挖水坑、堆土坡、鏟炮彈……我成為了我們車隊的賽車手,再穿上連身的防火賽車服🚶🏻,戴上拉力頭盔📲😸,裹得像粽子一樣練車,發現問題✊🏼,修整改造……這些經歷是我大學生活最生動精彩的回憶,也讓我收獲了珍貴的友誼👩🏽🦳,明白了“無兄弟,不賽車”的真諦。八月底,我們迎來了確定比賽日期的最終通知。比賽前夕🥓㊙️,我們興奮地徹夜未眠,為車輛做最後的檢查並打包各類工具和易耗品,為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經過18小時的火車,我們在比賽前到達襄陽。我第一時間就帶領幾位骨幹成員前往賽場踩點🦾,也為正式比賽做前期準備🤰🏼。作為車隊經理的我負責統籌各項大小事務🐧,大到製定參賽策略,小到安排團隊午餐晚餐,飲水補給等🧑🏻🎨。同時作為車手,我負責了動態賽中最難的部分——操控賽🤡。回想比賽那幾天🤷🏿♂️,我們經常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酒店🕯🤸🏿♀️,再開個總結會已經到淩晨一點多了🥚,而我和幾位骨幹隊員作為負責人💂🏻♂️,早上五點就要起床🥂,提前到達場地做好準備。經常地,我還要抽空從賽場驅車到襄陽的工具五金市場購買備件和螺母螺栓等耗材👐🙀。累嗎?很累🏃🏻➡️,但也很值得。
談及收獲,張澤川和陶宇楓都認為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專業知識👨🏽✈️。加入車隊讓我們提前學習了Catia建模等操作,為後續的專業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還拓展了我們的課外知識與技能,包括Ansys仿真和DMU運動仿真🤷♂️🤷🏼,提升了我們在求職與升學中的核心競爭力。歷經在車隊四年的學習鍛煉🦸🏽,我們除了巴哈大賽還積極參與各項專業學科競賽💆🏿,積累了豐富的參賽經驗和技術儲備,同時也獲得了豐碩的獎項和成果。
其次是動手能力🧏🏻♂️。對於我們這樣在大城市出生的同學來說,從小不用幹什麽活,動手能力自然得不到充分鍛煉📸。但是來到車隊以後,理論學習之外,還要自製許多零件,用到多種設備與工具,還需要將所有零部件裝配🧜🏻♀️,才能製作出一臺可以由人駕駛操作,能上路行駛的賽車🕢。慢慢地,讓我們學會了使用大部分基本工具例如棘輪扳手🙆🏼♂️📰、六角扳手、卡簧鉗……進階工具例如角磨機、臺鉆手鉆、氣動工具,甚至在焊工師傅的指導下學會了二保焊機的使用方法🧘♂️👡,並考取了焊工證🖊。
第三是團隊精神🈯️。賽場比賽的經歷彌足珍貴,車隊的成就也不是靠個人達成的,每一項成果都離不開我們16個人的精誠合作👨🏻🦰。明確的分工與職責鍛煉了我們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讓原本有些膽怯的我放開膽子與隊員進行技術交流,在相互配合中也收獲了友情。
最後是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隊內交流與同行切磋,讓我們走出舒適圈🍄,逐漸敢於面對人群,自豪地為同學們介紹車隊與社團;靜態比賽的設計答辯與商業答辯,提升了我們的思維與表達能力;成本報告也讓我們逐漸掌握了成本核算的要義以及如何在資源缺乏狀態下達成最優解🖕🏽。
一臺性能優秀的賽車🙍🏽♀️,對機械設計📀、仿真優化、實物加工👘、電子控製等各個環節有嚴格的要求🤷🏿♀️,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讓我們體驗到追求“極致”的價值感與滿足感,逐漸成長為一個更有理想、更堅定的人ℹ️。在剩下不多的大學時光裏,我們也將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始有終👨🏼🚀,希望能帶領車隊在2022賽季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巴哈車隊隊長 張澤川👨🏻🦳;巴哈車隊經理 陶宇楓)